close

  專題
  文/李雯潔 張小梅 田禾
  近年來,天河區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將義務教育納入新型城市化、公共資源均等化及幸福天河範疇,通過強力推進名校長、名教師等十大工程,逐步實現教育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均衡,校際師資差距越來越小,市民群眾滿意度越來越高。
  天河區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首先得益於機制保障與財政支持“雙管齊下”,實現了普惠教育與國際化教育多頭併進,讓天河區教育指標名列廣州首位。今年天河區還將繼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大力推動普惠性教育發展,加速教育國際化,力圖使均衡優質的義務教育成為總部天河的基礎,成為智慧天河的內涵,成為幸福天河的要素。
  ▲“多措並舉” 學校軟硬件整體提升
  去年天河區以2782億元的GDP總量創下全市七連冠紀錄,並實現GDP總量和增速全市“雙第一”,除了經濟領跑全市外,去年天河教育事業發展也碩果纍纍:高考本科增量、指標達標度,公辦高中錄取線,高中特色課程評審,特色學校建設,名校長評審,新開公辦園數量等多個項目均名列全市第一。
  除此之外,天河區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實施“多措並舉”策略,促進每所學校軟硬件整體提升,2012年,實現了68所公辦中小學100%通過了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督導驗收;2013年,實現了轄區內48所民辦學校進行了全覆蓋的規範化學校督導驗收。至2013年9月,天河區區屬公辦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100%,小學、初中教育鞏固率分別為99.42 %、100.24%。
  據瞭解,天河區內無薄弱學校,不存在C、D級危房,教育裝備均超過省規範化學校規定標準。在天河區的校園裡,整潔優美的校舍、敞亮實用的功能室、安全舒適的塑膠運動場、先進齊全的設施設備等等隨處可見。與此同時,師資的配備和交流、科研的深度和廣度、品牌建設的推進和效應、“組團式”發展理念的深入實施等等,也提升了區域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據天河區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年來天河區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得益於機制保障與財政支持“雙管齊下”。在機制方面,建立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責任機制與督學責任區督導機制,把對學校的支持力度及成效列為各部門和街道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行督促、檢查、評估和指導。同時建立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機制,實行義務教育經費單列制度,2011到2013年,天河區義務教育預算內經費撥款分別為9.47億元、10.71億元、11.78億元,連續三年生均教育經費與生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天河對於師資方面的投入也十分驚人。天河區十多年來堅持面向全國重點師範院校招收優秀畢業生,面向全國招收骨幹教師。從2004年以來,已累計向全國公開招聘教師2163人,占全區在編教師人數的41%,今年還將招聘150名教職工,並開通“綠色通道”,免試引進優秀領軍人才。天河區還為區內教師提供強化培訓,去年天河區師資培訓費用高達1342.18萬,全市最高。教師進修學校常年面向教師開設專業課程、階梯式課程與個性發展課程,有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以人為本” 提供均等受教育機會
  天河是代表廣州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區,區內高校雲集、外企林立,國際交流頻繁深入,教育國際化發展具有良好的環境基礎與旺盛的社會需求。在今年天河區兩會的分組討論現場,天河區區長林道平表示,要加速推進教育國際化,今年要加快天河外國語學校珠江新城校區、執信中學高中部、國際教育園區建設。
  林道平多次強調,在面向世界、滿足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同時,更要大力推動全區普惠教育,改善中小學教育環境。實際上,多年來天河區不僅實現轄內學校硬件建設和教育軟實力均衡化、優質化發展,在“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下,也致力於為各類群體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機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教育均衡,保障孩子的權利。
  近年來,天河區大力扶持民辦學校,加大投入,提升辦學質量,解決6萬名非本地戶籍孩子入學的問題;在戶籍學生依法平等享有義務教育權利的基礎上,積極挖掘公辦學校的潛力開放辦學,解決1.4萬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入學的問題。同時,區域內殘疾兒童和經濟貧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權利在制度層面也得到了嚴格保障。轄區內的廣州市聾人學校和廣州市盲人學校,滿足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機會;天河區啟慧學校招收中重度智力殘疾兒童。此外,這些學校還堅持隨班就讀和為重症兒童送教上門等活動,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101人,為12名重症兒童送教上門,100%保障了殘疾兒童受教育的權利。
  李雯潔、張小梅、田禾  (原標題:天河:普惠教育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61peoxk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